华似锦 > 历史军事 > 织明 > 第三十九章 “投名状”

第三十九章 “投名状”(2 / 3)

>
但通过这几日的接触与观察,其发觉对当今皇上并无不满之意,而且也无任何不忠之举,反倒是每每提及皇上之时,其在神情间都显得极为庄重。

他转过头看了看身旁的兵部侍郎张若麒,只见他眉头深锁,似乎在心中思量着什么,但一时间却也无法猜透。

边永清自然也已看出张若麒与永宁伯十分相近,不过却也是没有多想,毕竟他知道二人在辽东战事中,颇有一番合作,比别人相熟相近些也无不妥。

在他看来,如张若麒这种朝官只要不与地方军将们相互勾结坑瀣一气,祸害朝廷就行,走得近一些其实也未见得是坏事。

毕竟,张诚虽已经贵为伯爵,但在勇毅军的事务上还是需要取得兵部的支持,所以,现在张诚对张若麒颇为重视,联系频繁,他并没有过多的放在心上。

可是边永清所不知道的却是,兵部侍郎张若麒这时心中已然下定了主意,今后就一心追随永宁伯了,不论结局如何。

因为,他已经没有退路了!

在这一次来宣府传兵部赏功檄文前,对于自己将如何处理与张诚的关系,心中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数。

他仍然抱着投机的心态,既先抱住永宁伯这条大腿,等自己在京师站稳脚跟,将来若是取得皇上的信任,得以升任尚书之职后,再将张诚一脚踹开,甚至还暗暗想过要凭手中的权利拿捏张诚。

然这一遭的宣府之行,却使他认清了一个铁打的事实,那便是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,而张诚的退路却坚实地立在这里,就是宣府地方上的民心所向。

别看张若麒有些贪婪,既贪银子又贪官职,可他却不是一个傻子。

试想一下,能从历年数以千计的进士中脱颖而出,成为兵部最热手部门的郎中,没点真材实学那是完全不可能。

而在如今的大明官场上,单有真材实学却也不一定就能崭露头角,更多的还是靠眼力见,在人情世故上做得好,远比真才实学要强上许多。

若非是有些眼力见会来事,且还能实心为主子办事,他又怎能爬上兵部郎中的要职,还得到了陈新甲的赏识?

就如现在一般,他真正见识到了永宁伯的实力,并非是只有当初在辽东那数万敢战的英勇将士,更为重要的是永宁伯已然将宣府北路、东路经营成了自己的地盘。

说一句过分点的话,如今的宣府北路、东路几乎已成“国中之国”,此地虽没有京师那般繁华,但却比京师更为兴盛,人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,更可凭此而独立供养勇毅军数万将士。

这才是永宁伯张诚在大明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,也是永宁伯傲视大明官场,敢于飞扬跋扈的基础,也是永宁伯未来遇到挫折时的退路。

反观自己,此前真如井底之蛙一般,目光何其短浅?

张若麒此前一直单纯地认为,张诚之所以能够顺风顺水地一路升迁,无非是攀附上杨嗣昌与陈新甲这两棵大树而已。

可此番宣府之行,却让他看得无比通透明白,张诚能有今日完全是个人的因素,只是不知他究竟用的什么法子,竟能将辖下军民治理得如此服帖,又能将边陲鄙地搞得如此繁荣?

虽然看不到真相所在,却并不妨碍他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来,此刻,兵部侍郎张若麒已然在内心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断。

临近午时,这一番永宁伯亲耕仪式才算告一段落,在场众人无论高官显爵,还是勇毅军各大将,又或是地方卫司、卫所官吏,以及军户百姓们都是兴奋无匹。

而就在这边司仪官宣告亲耕仪式圆满结束,并向上天祷告,祈求风调雨顺,丰收大吉之时,远处早已等候许久的锣鼓队,也传来阵阵喜庆的鼓乐之声。

舞龙的队伍和高跷队也瞬时就活跃了起来,他们跟随鼓点的节奏,踏着欢快的步伐引领人群滚滚而去。

永宁伯张诚看着身边的监军边永清说道:“三日后,本伯将赴镇城接任总兵一职,赤城这边或许久不会再来,许多事务还要做些交待,怕是不能时刻陪在边公公身边,聆听教诲啦。”

边永清嘴角微动,挤出一丝笑意,道:“永宁伯军务才是正事,咱家又不是小孩子,天天还要人陪。”

张诚也是笑笑,又再说道:“堡东赤城山上的温泉确实不错,且瑞云寺内也是景色秀美,山峦重叠,边公可去那处泡上两日,若此去镇城可就没得如此好地方嘞。”

边永清也只是笑笑,并不置可否,嘴上也在说着:“皇爷命咱家是来监勇毅军的,自当忠勤王事,为永宁伯排忧解难,怎好独自去山里躲清闲。”

张诚也是一脸感激涕零的神情,说道:“得边公监勇毅军,真是如虎添翼。”

可他突然话锋一转,又接着

最新小说: 那个男人 大汉小吏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家父诸葛亮,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谍战: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赝品太监 杜林日记 父皇!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! 帝国风云